標準規范:國內與國際茶葉標準化建設現狀與展望

標準化工作是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茶葉的標準化工作是中國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增強茶葉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隨著我國標準化戰略的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修訂以及《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發布,我國的茶葉標準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在國內標準化領域,逐步形成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相協調,覆蓋茶葉種植、加工、包裝、流通全過程的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在國際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國際標準化工作也逐步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逐漸由參與走向主導。

▲ 浙江武義高山茶園

01

國內標準化工作

1、國家標準

我國的茶葉標準化工作始于20世紀50年代起,主要是針對出口茶建立了多套商品茶實物標準樣,商檢部門統一對照實物標準樣進行檢驗出口;70年代起,供銷系統建立了用于各類茶葉收購的毛茶實物標準樣;80年代起,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逐步發布、實施了各類茶葉的標準。隨著行業發展的需要,2008年成立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茶標委)開始系統全面的推進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目前茶葉相關的國家標準根據技術歸口管理部門的不同,可以大致分強制性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推薦性國家標準、全國茶標委歸口的推薦性國家標準,逐步形成了以茶通用標準、茶類標準和再加工茶標準三個層次的基礎標準、食品安全與標簽標準、質量標準和方法標準相協調的國家茶葉標準體系。

(1)強制性國家標準

茶葉相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GB 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食品安全檢測方法標準如GB 23200系列的農藥殘留量測定方法、GB 5009.26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GB 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其他強制性相關標準如GB 23350《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11767《茶樹種苗》、GB 19965《磚茶含氟量》等。

其中與茶葉食品安全緊密相關的GB 2762污染物限量標準和GB 2763 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經歷多次修訂,GB 2762—2017取消了茶葉中稀土限量要求,2017版和2022版均規定了茶葉中污染物鉛的限量為5.0 mg/kg;GB 2763從2005版中對茶葉規定了9項農殘限量(附錄中對茶葉只規定紅茶、綠茶),到2021版中對茶葉規定了106項(包含附錄中飲料類農殘36項限量指標),GB 2763.1—2022即將實施,不僅限量指標的數量有明顯增加,覆蓋的農藥種類更加全面且限量值要求加嚴,最新的標準已包括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生物農藥等,基本覆蓋了目前在茶樹上登記使用的農藥以及禁限用農藥種類,也基本覆蓋了國際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涉茶農殘限量以及出口歐盟、日本安全標準中高風險項目,為中國茶葉國內和國際貿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2)地理標志產品推薦性國家標準

茶葉相關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其適用范圍主要是地理標志保護區范圍內生產的茶葉產品。

現行有效的茶葉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有18項,主要為一些有地理標志保護區域的地方名茶,如龍井茶、蒙山茶、武夷巖茶、洞庭(山)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安溪鐵觀音、狗牯腦茶、太平猴魁茶、安吉白茶、烏牛早茶、雨花茶、廬山云霧茶、永春佛手、政和白茶、普洱茶、坦洋工夫、嶗山綠茶、信陽毛尖茶等。

▲ 南京雨花茶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標齡一般達10年以上,部分技術內容已不太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目前茶葉地理標志產品國家標準主要由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地理標志分技術委員會進行歸口管理,部分標準也在持續推動修訂工作。

(3)全國茶標委歸口的推薦性國家標準

全國茶標委自2008成立以來,系統評價、清理和組織完善茶葉國家標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國的茶葉標準體系,構建了我國茶葉標準體系框架。茶葉標準體系框架主要包括茶通用標準、茶類標準和再加工茶標準三個層級。其中由全國茶標委歸口管理的國家標準有79項,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

其中第一層級通用標準,主要包括基礎、方法、包裝貯運等,如茶葉分類、茶鮮葉處理要求、茶葉貯存、茶葉加工良好規范、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等相關基礎標準等,方法標準主要涉及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以及茶葉中特征成分測定的方法等。

在第二層級茶類標準,按六大茶類主要有綠茶系列、紅茶系列、黑茶系列、烏龍茶系列、白茶、黃茶產品標準及部分茶類的加工技術規范如紅茶加工技術規范、白茶加工技術規范、烏龍茶加工技術規范、黃茶加工技術規范等。

在第三層級再加工茶類標準主要有花茶類的茉莉花茶標準、茉莉花茶加工技術規范、壓制茶類的緊壓茶系列標準、袋泡茶類、粉茶類的抹茶標準、速溶茶類產品標準如固態速溶茶系列標準等。目前標準基本涵蓋茶葉領域的重要基礎通用標準、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等。

2、行業標準

在行業標準建設領域,根據目前我國茶產業的發展需求,同時根據國家標準委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作為國家標準的補充,行業標準領域涉及茶葉的主要有供銷合作行業標準、農業農村部行業標準、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機械行業標準、國內貿易行業標準等。

其中供銷行業標準大致有45項,主要涉及生產加工以及儲運的基礎標準、檢測方法標準以及產品標準等。隨著國家標準化體制改革,不推薦制定產品標準,但是茶葉行業由于其特殊性,部分產品標準對行業的發展非常重要,近年來供銷行業標準大力推進產品標準建設,如雁蕩毛峰茶、蒙頂山茶、開化龍頂茶、英德紅茶、漳平水仙茶等。

農業農村部行業標準大致有59項,主要有茶葉產地環境、生產規范、農藥和肥料使用準則、農殘測定檢測方法標準以及產品標準等。

進出口檢驗檢疫行業標準31項,主要包括進出口茶葉的理化、農殘等檢測方法標準。

其他還有機械行業標準主要涉及茶葉加工過程機械要求等,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https://std.samr.gov.cn/)統計,大致200余項。

3、地方標準

為滿足地方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技術要求,省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經其批準的設區的市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制定地方標準。地方標準管理辦法(2020年1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6號公布)規定地方標準為推薦性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范圍更加廣泛,同時將不再制定強制性地方標準。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的地方標準信息,我國有19個省市發布現行的涉茶類地方標準共900余項,截至2022年,以產茶大省貴州省發布的地方標準數量最多,有113項,其次是江蘇省87項和廣西壯族自治區85項。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發布的地方標準數量均在50項以上。產茶大省如貴州、廣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地方標準基本涵蓋了有地方特色茶葉相關的種植、加工技術、產品以及品飲等環節。

4、團體標準

新實施的標準化法中規定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團體的規定供社會自愿采用。新標準化法賦予了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團體標準逐漸成為標準建設中最活躍的一部分。目前,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注冊的社會團體,涉及茶葉的大約有200個,已發布的涉茶類團體標準數量達900余項,其中中國茶葉學會發布的團體標準數量最多,為57項;其次是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發布團體標準54項;湖南省茶葉學會發布團體標準49項。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團體標準39項。團體標準類別包括產品質量、加工技術、檢測方法、管理等。

5、企業標準

新標準化法實施以前,企業標準實行備案制度,由相應的標準主管部門管理。新標準化法實施后,國家實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放開搞活企業標準,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鼓勵企業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目前在全國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可查到涉及茶葉的企業標準多數為產品標準。公開申明的標準均可在全國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查到標準全文信息,接受大眾監督,同時各地市場監管局也不定期組織開展企業產品標準監督抽查工作。目前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也發布責令整改以及廢止的企業標準信息,提升企業標準質量。

02

國際標準化工作

1、國際食品法典標準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共同創立的國際性食品標準組織。主要目的是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和公平貿易,并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利益,機構的工作涵蓋了食品安全、營養、質量和食品生產和貿易等多個領域。

國際食品法典的標準已被大多數國家接受和采用,并成為國際食品貿易和合作的重要依據。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主要分通用標準和商品標準兩大類(詳見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about-codex/zh/),其中通用標準主要是各種通用的技術標準、法規和良好規范,包括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污染物限量、食品的農藥與獸藥殘留、食品衛生等;商品標準是適用于某一種或某幾種食品的標準,通常包括該種食品的特征、質量、加工和包裝要求等。

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茶葉農殘限量指標有29項,主要包括百草枯、殺撲磷、噻蟲胺、毒死蜱、甲氰菊酯、克螨特、硫丹和乙螨唑等。

2、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

國際上質量相關的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上質量相關的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負責。茶葉相關的標準化工作由ISO/TC34/SC8(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茶葉分技術委員會)負責產品規格、分類、質量指標、測定方法等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現行有效的ISO茶葉國際標準共30余項(詳見https://www.iso.org/committee/47918/x/catalogue/p/1/u/0/w/0/d/0)。主要方法標準有ISO 19563: 201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茶葉和固體速溶茶中的茶氨酸》、ISO 1573: 1980《茶 103 ℃時質量損失測定水分測定》、ISO 1575: 1987《茶 總灰分測定》等;產品標準有ISO 3720: 2011《紅茶 定義和基本要求》、ISO 11287:2011《綠茶 定義和基本要求》以及ISO 20716: 2022《烏龍茶-定義和基本要求》等;基礎標準如ISO 18449:2021《綠茶 術語》、ISO 20715: 2023《茶葉分類》等。

03

國外茶葉標準

國外茶葉生產和消費國都制定了本國的標準和法規。其中主要生產國如印度的國家標準主要包括取樣方法標準、紅茶標準、術語標準、綠茶標準等,印度食品安全與標準局(FSSAI)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制定了茶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Contaminants, Toxins and Residues) Regulation, 2011);斯里蘭卡國家標準主要有紅茶、速溶茶、綠茶、代用茶等;肯尼亞國家標準主要有紅茶、綠茶、速溶茶粉標準;日本主要有茶葉質量、取樣方法、檢驗方法、包裝條件等標準,對于衛生指標日本實施《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茶葉涉及的農殘項目達到200多項,未制定限量的實行一律標準。茶葉主要消費國標準主要有歐盟標準、美國標準、英國標準、摩洛哥標準等,其中歐盟是目前世界上對茶葉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要求最嚴格的地區之一,其涉及茶的農殘限量標準為500多項。美國對于進口的茶必須經過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檢驗,其中涉及茶葉相關的農藥殘留限量有33項,涉及干茶農藥殘留23項;英國有關茶葉檢測方法標準共有23項,主要包括取樣、水分測定、紅茶術語等標準,大多是轉化的ISO標準,在脫歐前,其農藥殘留標準執行歐盟規定,目前由英國健康與安全局(HSE)制定農殘限量標準。摩洛哥標準對進口的茶葉基本執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

04

展望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茶葉標準最多、茶葉標準體系最健全的國家。相對于國際上產品標準多為紅茶標準,我國的茶葉產品標準不僅涵蓋六大茶類,而且在具體大類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均有系列標準,保障具體產品的質量,同時還在六大茶類基礎上建立再加工茶類標準;在方法標準領域,我國不僅有取樣、理化成分檢測方法標準,還包括感官審評方法等標準;在食品安全領域,我國的農殘標準基本覆蓋了國際食品法典涉茶農殘限量以及出口歐盟、日本安全標準中高風險項目。

雖然我國標準體系相對完善,但在茶葉標準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許多難點和不足,一是現行涉茶國家標準中分別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其中歸口管理包括全國知識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地理標志分技術委員會、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衛健委等部門,標準之間協調性較弱;二是茶葉實物標準樣工作薄弱。茶葉品質的評價目前主要取決于感官審評,而感官審評標準主要依據相應的文字標準描述以及生產、檢驗人員的經驗。茶葉標準化工作離不開茶葉標準樣品。而目前我國文字標準建設基本完善,但茶葉實物標準樣的研制還相對薄弱,因此亟需加強;三是新標準化法實施以來,盡管各團體標準蓬勃發展,然而其標準質量參差不齊,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之間的協調性有待加強;四是我國現有茶葉標準種類眾多,涵蓋面廣,但實際應用實施的范圍有限,為社會廣泛認知的程度不夠。

建議未來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茶葉標準的建設。

(1)建立各交叉領域管理部門的聯絡機制,協同推動交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切實推動標準從數量型到質量型轉變;

(2)推進與文字標準配套的實物標準樣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建立與文字國家標準體系配套的茶葉標準樣品體系,為茶葉標準制定宣貫、質量監督、科學研究、技能培訓、市場流通提供實物支撐;

(3)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團體標準規范優質發展的意見》,推進團體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加強社會和政府對團體標準的監督;

(4)推進標準宣貫及實施效果評價,以全國茶標委為平臺,組織好重要標準的宣傳推廣和實施工作,切實有效的通過標準化工作來引導茶行業的高質量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茶葉加工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暫無評論

產品:
賀開莊園系列甘知生茶 賀開莊園系列苦品生茶 賀開莊園系列無明生茶 紀念餅系列六大茶山十五周年生茶 紀念餅系列六大茶山十五周年生茶 經典再現系列鳳慶魯史典藏品生茶 經典再現系列云南七子餅茶典藏品熟茶 經典再現系列云南七子團結餅生茶 慎言833 景邁 經典再現系列祝賀餅熟茶 賀開莊園系列阮殿蓉藏賀開班盆古樹純料生茶 俊昌號系列俊昌號生茶 俊昌號系列俊昌號熟茶 一茶 一茶 經典滇紅茶皇室1986 吉熟903 老班章 吉熟317 大雪山 冰島 大班鴻蒙 冰島壩歪 忙肺 喬木王 六大茶山金牛獻瑞生茶 班章老寨古喬木有機茶 經典系列萬盞乾坤生茶 經典系列萬盞乾坤熟茶 六大茶山系列六山春尖餅生茶 經典系列一餅江山生茶 執著系列彎弓鳳凰 經典系列一餅江山熟茶 快捷系列六大茶山天香小金沱生茶 快捷系列六大茶山尚品小金沱熟茶 探秘系列龍吟珍品 快捷系列六山之戀熟茶 老爺說不將就對味·純甄生茶 快捷系列六山印象醇印滇紅茶 老爺說不將就刮風寨生茶 生肖系列3kg金雞報喜生茶 經典系列錦雞餅茶生茶 經典系列易武正山普洱茶生茶典藏品 六山滇紅系列靜美時光滇紅茶 六山滇紅系列靜美時光滇紅茶 大樹金針啟航版 中茶流金歲月三年臻品 中茶流金歲月六年臻品 中茶流金歲月大樹春蕊 中茶流金歲月三年臻品 勐庫巖韻 易武麻黑 班盆 冰島地界 中國好韻 中國好韻 中國好韻 太姥山老白茶 百花潭 陳皮菊花茶 經典滇紅茶小滿罐 嘆嘆陳皮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