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速讀:2023普洱茶交易會、中國紅茶消費發展論壇、茶葉碳標簽發布

4月8日-4月14日茶界資訊速讀!了解更多詳情點擊文中標題查看

1、2023春茶季:六安瓜片全面開采,洞庭山碧螺春采季結束

為引導廣大茶葉消費者科學、安全、理性選購,切實保護名茶原產地生產者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于2023年繼續聯合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等10大名茶產區主管單位共同發布中國茶業指數之名茶指數——春茶采摘指數(簡稱:春茶采摘指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山碧螺春、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湄潭翠芽、大佛龍井、武夷巖茶與安溪鐵觀音。

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2、2022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茶葉)品牌聲譽百強榜發布!

在過去的13年里,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中茶所《中國茶葉》雜志等多家權威機構開展“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公益課題,并持續在新昌發布研究成果。

品牌價值是品牌建設成效的綜合體現,而品牌聲譽,是一個品牌走得更長久、做得更強大的制勝法寶。今天,我代表課題組,在新昌發布“2022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茶葉)品牌聲譽”評價結果。

來源:農業品牌研究院

3、2023年西雙版納普洱茶交易會盛大開幕

輝煌七十載,建功新時代!4月8日,2023年西雙版納普洱茶交易會開幕式于告莊西雙景篝火廣場盛大舉辦。本屆茶交會為期四天,以“展+評+賽+游”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西雙版納悠久厚重的普洱茶文化,樹立起中國普洱茶的一流標桿。

來源:西雙版納普洱茶交易會

4、中國紅茶消費發展論壇??陂_幕? 發布五指山茶為新茶種

4月11日上午,中國紅茶消費發展論壇暨五指山雨林紅茶文化日在??谡嚼_帷幕。作為消博會系列活動之一,中國紅茶消費發展論壇暨五指山雨林紅茶文化日以“解密茶經新密碼雨林大葉橫空出”為主題?;顒觾热莅ㄎ逯干讲璁a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招商推介、圓桌對話、專家主旨演講、五指山紅茶新品展示與品鑒交流會等。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5、“三茶統籌·一葉共富”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2023中國茶葉大會暨第十七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正式開幕。下午,第十七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的“三茶統籌·一葉共富”高峰論壇如期舉行,會上,嘉賓觀看了“大佛龍井”品牌形象片之后,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闖作了題為《品牌引領一葉共富——“外婆坑”鄉村振興發展報告》的主題發言。李闖院長從外婆坑今昔對比引入,對外婆坑村脫貧史、“外婆坑龍井”茶產業致富史、外婆坑三產融合現狀等進行總結與闡釋。

來源:農業品牌研究院

6、紹興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帶動茶葉產銷兩旺

正值春茶大規模上市之際,4月12日,2023中國茶葉大會暨第十七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拉開大幕,當地推出“昌興記杯”第十八屆中國新昌大佛龍井茶王賽、“新昌優選”精品茶宕頭采茶專場拍賣會、“品牌引領,一葉共富”論壇、“農創興茶”網絡推介、《詩路茶香》調腔演出等一系列活動,多方位對接服務“一葉共富”。


來源:杭州日報

7、海南省首個茶葉碳標簽發布,開啟茶產業“碳經濟”紅利時代

4月9日,2023海南白沙茶產業團體標準發布會暨薄沙牌“白沙綠茶”碳標簽啟用儀式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舉行。本次活動依托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主題,匯聚產區政府領導、國內知名茶業專家、茶品牌專家、茶企業代表、當地茶商茶農茶人,就海南白沙縣茶產業的未來路徑開展前沿探討。

來源:說茶ShowCha

8、西雙版納:讓密林中的古茶園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普洱茶發祥地之一,當地世居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13個少數民族,是發現和利用茶葉較早的民族,古茶樹資源和深厚的普洱茶文化,促進了西雙版納州茶產業的發展。

據統計,西雙版納州古茶樹(園)主要集中分布在勐??h布朗山布朗族鄉、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勐臘縣易武鎮等鄉鎮。大部分集中在海拔1000米的濕潤雨林到2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總面積8.73萬畝,總株數548.59萬株。


來源:新華網昆明

9、中國·旺蒼第十三屆米倉山采茶節暨第三屆茶博會開幕

4月12日,2023中國·旺蒼第十三屆米倉山采茶節暨第三屆茶博會在旺蒼縣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中共旺蒼縣委、旺蒼縣人民政府承辦,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旺蒼縣茶業協會、四川米倉山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祝春秀出席開幕式并宣布開幕。

來源: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

10、第15屆貴州茶博會定于4月15日開幕

4月11日,從第15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發布會上獲悉,由貴州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指導,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遵義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15屆貴州茶產業博覽將于2023年4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舉行。

來源:貴州茶香

暫無評論